近年來「NEO VINTAGE」這個詞語時常被提及,
一種有別於傳統價值觀的「全新」Vintage 風正火熱席捲中。
我們邀請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從業者,一同談談這股風潮的背景與時代脈絡。

大長将之
Masayuki Onaga
創意總監
1992 年兵庫縣出生。參與日本國內外企業的 品牌企劃。並推動名為「KIGENZEN(紀元前)」 的計畫,蒐集並編輯跨越國界與年代的多樣元 素,以嶄新的視角在當代重新詮釋及呈現。
浅川喜一朗
Kiichiro Asakawa
ssstein品牌設計師
1986年出生於山梨縣。2016年創立時尚品牌 ssstein。在2024年榮獲「Fashion Prize of Tokyo 2025」,並於巴黎舉辦時裝秀。
渡邉 駿
Suguru Watanabe
三越伊勢丹 生活設計商品部
1984 年出生於北海道。進入三越伊勢丹工作 後負責男仕時尚部門,並於 2020 年起擔任伊 勢丹新宿店的生活領域行銷企劃工作。
Talk about Vintage in 2025
渡邉先生率先在伊勢丹新宿店策劃了販售Vintage家具的企劃;淺川先生據說是從古著解構開始,開啟了獨創的時尚設計之路;大長先生一方面從事產品設計,另一方面推動名為「KIGENZEN」的計畫,蒐集跨越國界與年代的各種物件,以嶄新的視角重新編排並在當代重新詮釋及呈現。請問三位是因為什麼樣的契機開始迷上Vintage的呢?
渡邊:我會接觸Vintage,是因為工作上的契機。當初會開始想在伊勢丹新宿店販售Vintage商品(①),正是因為這些物件都只有一件,想要入手就只能在這裡購入。我希望提供給顧客一種既令人緊張又令人感到興奮的購物體驗。此外,我們的團隊也很注重依照顧客的生活方式,讓家具融入整體生活空間來提出搭配建議。如果是用單一品牌、單一風格的新品整齊佈置,雖然看起來很有型,但很難呈現出「屬於那個人」的獨特感。這種時候,Vintage 家具的需求就開始變高了。
大長:我是在身為產品設計師的修業期間,第一次看到名為「Light Auction」、以近現代設計為主打的拍賣會型錄而開始接觸Vintage的。雖然我自認已看過不少被稱為經典的設計,但那本型錄裡卻有很多我不認識的作品,並且都標上了驚人的預估成交價,讓我感到相當的震撼。在那之後自己開始蒐集物件,慢慢意識到:所謂的Vintage,是那些「存在本身就具有強烈力量」的東西。它們跨越時代仍被保存至今,設計本身也擁有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生命力。我也深深被這種「物品所蘊含的普遍性」(②)所吸引。
為何如此有魅力?
用自己的方式解讀正是樂趣所在
——— 淺川喜一朗
淺川:我非常理解那種感覺。我本身是從高中開始對古著產生興趣,在服飾公司工作時,也接觸過許多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古著。有時即便是自己不會穿的衣服,也會因為被物品本身的魅力所吸引,而想收藏在身邊。然後我會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會覺得這件物品很帥氣呢?」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這份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 實際上有感受到現在社會整體對於Vintage的熱潮嗎?
渡邊:每次舉辦快閃活動時,我都會被到場者的熱情所驚艷。當然,之所以會進行這樣的企劃,前提就是有一群人真實地表達出對這類商品的渴望,而這樣的聲音就是推動活動舉行的核心所在。
淺川:在時尚領域當中,Vintage也是熱門的關鍵字。不過,現在的潮流不再只是講究丹寧褲的抽鬚或色落等傳統美式復古風格,而是出現了全新的方向。像是1990年代或2000年代的設計師品牌也被視為Vintage的一環。這十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店鋪以其獨到的觀點來進行策展,重新詮釋Vintage風格。有些店家甚至不再刻意區分新品與古著,而是讓所有商品一同陳列。
大長:我出生於平成世代,確實會以比較中立且不偏頗的角度看待新舊事物。我自己本身的理解是:可能因為我們這一代並未親身經歷過像90年代那樣,NIKE Air Max大流行所掀起的那般大規模潮流運動,所以我們在選擇東西時,並不會有「不買這個就會落伍」那樣強烈被主流價值觀牽著走的導向。另外,從一些收藏家那裡聽到的消息來看,Vintage市場現在似乎正處於一個非常活躍、熱絡且備受矚目的階段。
正因為沒有明確的大潮流,
人們才能用中正的眼光看待新舊事物
———大長將之
淺川:有時候T恤也能以相當驚人的高價賣出呢。
大長:像這樣市場的熱潮,有時候好壞參半,甚至帶有一些刻意操作的成分,所以我偶爾會參考拍賣會的動態與情況。比方說,如果George Nakashima中島喬治的家具被作為重點拍賣、且大量出品的話,就意味著現階段有人想要炒熱中島這個品牌。但有時候也會看到他的女兒Mira Nakashima中島米拉以及同時代、較少人知曉的美國現代工藝家具一同出現的情況,這是在試圖循著中島喬治的故事脈絡一齊包裝、進行推廣。後者的情況與其說是單純的市場操作,更偏向於帶有文化層面的推廣意涵。觀察並解析這些現象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渡邊:「我有一位在時尚專門學校擔任講師的朋友說,現在真的有很多學生是因為古著對環境友善、永續發展才會選擇購買。另外,我也聽說在丹麥如果要建造大型設施,會有必須使用30%二手家具的法規。我認為,像這類社會層面的規範,未來的影響力將會與日俱增。
追隨著故事與脈絡, V i n t a g e 的樂趣也隨之展開
———渡邉 駿
淺川:基本上我是不太拘泥於國家或年代來挑選物品的類型,但從不久前開始,我對於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的義大利設計師品牌(③)特別感興趣,並且開始收藏。像是當時提出嶄新線條輪廓概念的Miu Miu,或是展現出毫不費力的奢華感的Armani等品牌。這些產品光看就能享受到其本身的優美。另外,義大利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職人工坊,在皮革鞣製與縫製等方面的技術也相當出色。因此,不論是素材或是技術層面,也都讓我深深著迷。
—–淺川先生的品牌ssstein2025年秋冬系列(④)好像也是從一本古著的攝影集獲得靈感的對吧?
淺川:沒錯。在ssstein,我們有時會參考古著來進行設計。像是製作coverall連身工作服的時候,我們會蒐集過去各個年代、美國與歐洲的款式,去實際測試它們的色落方式及耐用性,從而開發出我們原創的布料。不過,即使是參考了古著,更重要的還是去追尋「只有我們才能做出的表現方式與風格」。正因為如此,我們不斷更深入、更多面向地去挖掘Vintage的世界。
大長:我最近也開始越來越被1990年代的東西所吸引。以前完全無法理解它們哪裡好,現在卻忽然覺得很有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思考的時候,剛好讀到W. David Marx寫的書「Status and Culture(意為:地位與文化)」。書裡提到一個概念,是1937年的Laver’s Law於現代的應用(註:研究西方服裝史的學者「拉弗」所歸類的關於時尚的定律)。他說:現在流行的東西會被認為「很酷」,但到了隔年就變成「老氣」,十年後會被說「太慘了」,但三十年後卻會變成「很有趣」,五十年過後則會被視為「有韻味」。這麼算來,1990年代的東西正好經過了三十年,正處於「很有趣」的這個階段,想想真的還蠻有意思的。
渡邊:這真的是很令人在意的話題呢。我自己本身最近則是特別喜歡1950~1960年代「日式現代主義」的家具。其實這類家具在海外也正再度受到好評。我曾經在巴黎的一間Vintage家具藝廊裡,實際看到丹下健三、劍持勇等設計師的作品,還被店員推薦說:「丹下的椅子如何呢?」。長年以來,像Pierre Jeanneret皮埃爾・讓納雷這類法國設計師的家具都相當高人氣,如今大家的目光逐漸轉向日本設計,身為日本百貨公司業者,看到這樣的趨勢真的很開心。
——伊勢丹過去也曾舉辦以巴西Vintage為主題的快閃店對吧?
渡邊:日本和巴西的中世紀現代設計乍看之下風格截然不同,但其實在與自然的融合、機能美感等方面有很多的共通點。當時天童木工在巴西設有工廠,而被譽為巴西建築巨匠的Oscar Niemeyer奧斯卡・尼邁耶也為其製作極具代表性的家具。另一方面,日本製作的家具中,也經常使用巴西玫瑰木(Brazilian Rosewood)等珍貴木材。像這樣去追溯背後的故事與脈絡,就會發現Vintage的樂趣與價值,其實又更加寬廣、豐富而耐人尋味了。
淺川:確實,深入挖掘之後的那些發現,真的相當有趣。
大長:大家會在古著的泥沼裡越陷越深,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些有趣的體驗吧(笑)。
Highlights
① 在伊勢丹新宿店推出Vintage選品
今年 1 月新開幕的伊勢丹新宿本館 5 樓的「IS ETAN HOME ESSENCE」,除了著名經典的市售品 與工藝作家的作品,同時也販售Vintage商品。 右: 快閃活動也會定期舉辦。


② 大長所看見的「跨時代的普遍性」
大長從 Vintage 中看見超越時間的普遍性與存在 感。時常將這些作品與自己的設計相互對照,反思 自己的作品是否同樣經得起時間考驗。右方為大正 時代的玻璃杯,左方則是由大長親自設計的作品。

③ 1990年代的義大利設計師品牌
在眾多 90 年代的單品中,淺川對於義大利的設計師 品牌特別感興趣。像是 Miu Miu 的腰包(右)或是 Ar mani 的短版外套(左)等。「這些服飾所散發出的氛 圍、以及它們使用素材的出色之處也相當吸引我。」

© photo: Erina Takahashi
④ ssstein 2025年秋冬系列
由淺川主導的ssstein 2025年秋冬系列,其靈感來自 於舊攝影集中被攝體的人物身影,以及那些人物所散 發出的氣息。系列中也能感受到對 Vintage 的敬意, 使用原創面料的方式也相當引人注目。

© photo: Koji Shimamu
⑤ 日本現代主義家具
由劍持勇等人於 1950 年代所引領的日本現代主義風 格。渡邊愛用的「Murai Stool」正是這股潮流的延續。 這款椅子於 1961 年由天童木工設計,由三片形狀相 同的成型合板組合而成,造型相當優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