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台市國際中心站的模型,預計 2031 年完成,非常期待到時候能夠站在這裡仰望這些屋頂。

東京森美術館的年度大展,建築師藤本壯介的建築世界剖析。
走進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的特展「藤本壯介:Primordial Future Forest」,首先迎面而來的不是單一作品的陳列,而是一整片以「森林」為隱喻的空間。策展以藤本壯介一貫的建築哲學為主軸,分為多個展區:入口處是充滿想像力的「建築叢林」模型群,宛如都市與自然交錯的縮影;中段以大量案例模型鋪陳,包括住宅、公共建築與國際競圖案;另一區則強調設計思考的生成過程,讓觀者彷彿置身於他的工作室。最壯觀的莫過於展示廳中央的千件模型,宛如一座「思考之森」,每一件都散發著不同的能量,讓人意識到建築並非冰冷的物質,而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構想延伸。
在這近千件模型當中,令我個人最有感的一件,是藤本為前橋市所改造的 白井屋飯店(Shiroiya Hotel)。因為過去接受過森美術館前館長南條史生先生招待,我不僅親身入住這家飯店,還與飯店主人田中仁先生共進晚餐,因而對這個案子有著特殊的連結。展場中的模型雖然只是縮影,但卻清楚再現了老屋翻新的精神:既善用原有結構,以及後面坡地變成綠意滿滿的洞穴變成咖啡廳、烘焙坊等店家。看到這件作品,我有種重返當時住宿時的氛圍:把當時的記憶還有飯店本身的故事都串了起來。因為我自己也曾在那裡住宿、用餐,所以看到模型時格外有共鳴。也讓我覺得,建築最打動人的地方,其實就是人和空間相遇時留下的回憶。
繼續往前,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區,是關於 2025 大阪世博日本館「大屋根」 的展示。這裡展出了大比例的原木結構模型,觀者可以清楚看到木材交錯的力學邏輯與建築師如何將「屋頂」轉化為能遮蔭、能聚集的公共場域。當我穿梭在巨大的構件之間,有種在現場的氛圍,而且還有冷氣吹,也算是一種取巧的體驗。旁邊的「書籍休憩區」同樣令人難忘,牆面與桌上擺放著藤本與策展人挑選的書籍,觀者能坐在特別設計的椅子上閱讀或思考。那椅子簡單卻帶有童趣,讓我瞬間回想起小學時課桌椅的氛圍,有種在重新學習如何觀看世界。在那一刻起,展覽不再只是作品的欣賞,而成了一種對話,讓我沉浸在策展人所勾勒的宇宙中。
在展覽的尾聲,則是極具趣味與哲思的「玩偶建築對話」單元。即便我的日文很破,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輕快節奏:以小人偶對話的形式,詮釋建築思考過程中的試驗與矛盾,讓人會心一笑。最後的壓軸,則是藤本與宮田裕章共同構想的 《共鳴都市2025》。由不同大小球體構成的未來都市模型,展現一種三維自由生長的城市形態,呼應藤本對「森林」的持續探索。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提案,更是一個期盼:建築不只是改善動線與習慣的工具,更應成為引領美學、培養生活質感的養分,而這是我們台灣這一代需要進步的空間。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藤本壯介迄今的近千件建築模型,讓人嘆為觀止。

坐落前橋市的白井屋飯店,是所有模型中我最有感的,因為我曾親身體驗,也與飯店主人田中仁晚餐聊過為何要改建這老旅館,這可能又是另一篇遊記了。

近期名氣最響亮的,就屬大阪萬博的大屋根模型,這件是最大的區域結構模型,觀展者可以入內感受。還有其他因展出功能不同,比例較小的模型,含接結構展示的話就有四個模型。

展書區,這是讓我待很久的展區,因為坐在每個座位上翻書,一個小時真的差不多。但是可以看到策展人推薦影響建築師的書,這很有趣。

站在展場外有一種即將要打開禮物的興奮感。

策展人呈現一種未來的居住型態,當然這是很未來的。
「藤本壯介的建築:原初・未來・森林」
(日文:藤本壮介の建築:原初・未来・森)
東京都港區六本木6-10-1 六本木新城森大樓 53樓(六本木ヒルズ
開:2025 年 7 月 2 日~ 11 月 9 日
平日現場 ¥2,300( 一般票 )/ 週末及例假日現場 ¥2,500( 一般票 )

Tony 東尼桑
手拿是商學院學位、在IT產業歷練的社畜,卻因藝術收藏的興趣投入當代藝術市場,搞藝博會、策展的斜槓中年。
喜愛一切美好事物,但朋友數精簡猶如家中的家具數量,左右腦平衡,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怪奇魔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