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復古:心靈救援與永續未來的日本新風潮【旅行長的走讀筆記VOL.6】

Share:

從懷舊中汲取力量:日本如何透過昭和文化,重新連結世代、療癒社會並展望永續

在2020年代中期,一股名為「昭和復古」(昭和レトロ)的文化現象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日本列島,其影響力已遠遠超越了單純的緬懷過去,演變為一種深植社會的體驗型文化。昭和年代從1926到1989年,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年號,更是近代最動盪、卻也進步最快的時期。特別在二戰後,洗心革面的日本走上快速經濟發展的道路,同時創造無數的消費文化與生活風格。儘管華語世界直到平成才真正感受到日本流行文化大放異彩,然而如我這般的「昭和41年男」,二十歲之前飽受昭和遺風洗禮,代表的與其說是回憶,不如說是未實現的嚮往。這股浪潮不僅為在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中、感到疲憊與孤獨的年輕世代提供了心靈慰藉,更回應了日本社會對於重拾人際連結、尋求心靈安寧的深層渴望,早已超越單純流行的範疇。

昭和建築之東京新橋驛前 大樓。

「復古」的心理學:數位疲勞下的療癒解方

偶然在日本亞馬遜瞥見一本電子書,就叫《昭和復古拯救日本》(昭和レトロが日本を救う),書中論述道:「昭和復古」現象已超越一時的流行熱潮,儼然成為日本年輕世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懷舊並非單純的回避現實或沉溺於感傷回憶,反而具有積極的適應性功能。當人們回憶童年往事時,那些感到懷舊,對未來的希望感、自我效能感及幸福感都顯著提升。社會學家也指出,懷舊情緒在劇烈變革或社會不安的時代會特別高漲;因此,在經歷了疫情、經濟不景氣以及持續社會動盪的當下,懷舊消費的盛行,正是人們尋求心靈防衛本能、以及療癒安心感的體現。對於Z世代而言,昭和復古不單是懷舊,更是「自我演出」和「社群暗號」的意義,這種懷舊與新潮並存的矛盾感,反而成為昭和復古最引人入勝之處。此外,黑膠唱片的復興,也印證了這種對手工質感產生的喜樂,以及等待時間的愉悅追求,成為「數位疲勞」之反動。

昭和建築的空間記憶:穿越時光的城市風景

昭和時代的建築,其獨特的風格,無疑是連結日本過去與當代的橋樑。尤其是在戰後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大量建築拔地而起,不僅滿足了當時社會的機能需求,更在設計上融入了時代特有的美學。從大型公共設施,到遍布街角的民居、商店,乃至於公眾電話亭、郵筒等日常景觀,都保留了鮮明的昭和印記。這些建築物以其堅實的結構、樸實卻充滿細節的用料、以及獨特的色彩搭配,讓現代都市景觀在急速變遷中,仍能保有一份穿越時空的懷舊情懷。對於未曾經歷昭和的年輕世代而言,這些貌似古老的建築物非但沒有距離感,反而帶來了異樣的新鮮感,以及一種或可稱之為「非日常的異世界感」。它們成為社群媒體上引人注目的打卡背景,強化了「昭和復古」作為一種視覺文化的重要性,甚至進而帶動了地方創生的新模式。

純喫茶文化:昭和建築內的「時間膠囊」

從過去留存至今的場域中,純喫茶(咖啡館)無疑是最具代表性並深入生活的時間膠囊,它以獨特的魅力,承載著人們的記憶與情感,並重新綻放光彩。純喫茶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最初的「咖啡館」是融合酒食與社交的場所,然而歷經戰時管制之後,轉變為專注於提供咖啡、紅茶與交談空間的「純喫茶」。其內部的裝潢,如彩繪玻璃、厚實的絨布沙發、光滑的木質吧台,以及播放著爵士或昭和歌謠的背景音樂,散發著濃郁的昭和摩登氣息以及異國情調。對當時的人們而言,純喫茶是日常生活中一份難得的奢華,一個能暫離喧囂、享受「大人的憧憬」的空間。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其提供的個人空間與「時間的魔法」,讓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孤獨的自由。這種熟面孔的溫暖與不干涉的溫柔,讓純喫茶不僅是餐飲店,更是地域(社區)的歸屬與寄託,根據統計,2023年復古咖啡館市場已達1200億日圓規模,足以反映其商業潛力。

都會流行樂(City Pop)與黑膠唱片:迴盪在昭和建築間的聲景

同樣地,都會流行樂(City Pop),昭和後期最具代表性的新音樂類型之一,它的魅力不單純在於旋律本身的現代性,更與當時日本都市化進程、時尚潮流以及影像文化之間密不可分。這股興起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都市型流行樂,以山下達郎、竹內瑪莉亞、大瀧詠一等代表人物為先驅,優雅地詮釋了都會的孤獨、苦澀戀情與憧憬。City Pop的魅力在於其融合爵士、AOR(成人導向搖滾)及西方流行音樂元素的精巧編曲,精準捕捉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心境。近年來,City Pop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一場驚人的「復興」,這主要歸功於YouTube的推薦演算法、海外音樂愛好者在社群媒體上的病毒式傳播,以及短影音的推波助瀾。海外年輕人驚豔於這些超過四十年的旋律,稱讚其「酷」、「充滿情感」、「都會又懷舊」,讓這種日本原創的都市型復古音樂成為全球性的現象。與City Pop的復興同步,黑膠唱片市場也呈現出驚人的增長,2023年類比唱片的銷售額達到63億日圓,創下1989年以來的新高。年輕人享受將唱片放上唱盤、輕輕放下唱針的「儀式感」,這份「手間」(耗費工夫)帶來的心靈沉靜,正是對數位時代過度便利的反思。

漫畫與動畫:汗水、淚水與根性的情感啟蒙

做為一個看日本漫畫與動畫長大的少年,昭和時代那些被稱為「根性もの」(毅力之作)或「スポ根」(運動根性)的類型,對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塑造時代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媒介。從《巨人之星》中,星飛雄馬與父親嚴苛的特訓,到《明日之丈》(小拳王)矢吹丈在擂台上燃燒的生命,這些作品傳達了「努力、毅力、不放棄」的核心精神。不僅是娛樂,更是人生的教科書,鼓勵人們「即使失敗受傷,只要不放棄就能重新站起來」的信念。不僅引發全國學童們投入運動社團的熱潮,也促成了龐大的周邊商品市場。同時,昭和時代的「不良」(ヤンキー)漫畫與動畫,則描繪了社會邊緣群體對義理、人情、夥伴意識的堅守。呈現了一種「不善於生活、卻充滿笨拙溫柔」的昭和面貌。當時諸多改編的動畫與特攝英雄主題歌,現今仍是我與朋友固定隔月就要找個「日K」熱唱的主題!

地方創生與永續未來:昭和建築的活化再生

正如前述,昭和建築的活化再生,正成為地方創生熱潮中一股重要的推動力;並為長年面臨人口流失、高齡化、產業空洞化等地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過去,許多地方殘留的昭和時期建築,往往被視為落伍或被時代遺棄的風景。然而,在昭和復古浪潮的推動下,這些老建築被重新賦予價值,甚至轉化為寶貴的地域資產,成為觀光振興、社區再造以及永續發展的核心元素。例如,日本各地小鎮將一些廢棄的民宅乃至彈珠機店、改造為「昭和復古博物館」,吸引了鄰近城市的家庭遊客和年輕人,也讓年長居民得以重溫舊夢,成為跨世代交流的熱門場所。這些活化行動的成功,關鍵在於年輕世代對「失落之物」價值的重新發現,將地方上沉睡已久的文化資產從舊變新,轉化為地域活化的寶貴資源。此外也符合永續經營理念,避免拆除重建的浪費,更保留了地方的歷史記憶與社群脈絡。

純喫 茶是時光的生活風格(京都 INODA 咖啡本店)。

昭和建築之京都新風館。

工頭堅

「工頭堅」這個網名與人設誕生於二十世紀末,原以網路趨勢觀察者知名,未曾想卻跨越了旅行、影像、歷史領域,沿用至今。原為影像幕後工作員,資深網路自媒體(部落客),後加入旅遊產業累積二十年資歷,擔任導覽、領隊、行銷乃至主題行程規劃等角色,並將「網紅KOL行銷」帶入產業。曾兼職外景節目主持人,現為全職 Youtuber,且是台灣目前唯一個人「雙鐘」(金鐘獎、走鐘獎)入圍者。著作《時代的風》《龍馬之旅》《京都時光》,(非專業)蒸餾暨加烈酒,以及日本文化愛好者。

『經典風格 正流行』

Pen tw 2025年9月號  NTD.280

雜誌哪裡買👉誠品書店博客來蔦屋書店

電子雜誌👉Kono博客來hamiZinioHyRead

馬上訂閱

You may also like

Trending

01
衛武營 Open House廳院全開全民同歡 國際知名設計師APUJAN詹朴打造新制服 7週年嶄新形象溫暖迎賓

02
Onitsuka Tiger鬼塚虎2026 春夏系列正式亮相米蘭時裝週

03
IM MEN 品牌快閃特展 — 《 FLY WITH IM MEN 》 探索一塊布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