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奢華
BEYOND
LUXURY

大和氛圍,木工藝細節。
不禁問起了台籍料理長余沁儒,京懷石和傳統割烹有何不同?他回答了我原本預測的答案。京懷石的長久固有風範不容僭越,或有框架不易太大變動,而傳統割烹能有所不同,強調烹飪技法較有突破創新的空間,簡而言之有創意料理的可能新貌。
AJIMI最新開幕叫人不發現也難,某日路過發現神祕的外觀,一看便知是星級日料的藏身所,果然是福岡一星割烹來台分店,當時尚未開幕。當踏入前廳,由廊道轉側入內,不論是板前座敷或包間室內設計都呈現大和工藝的氛圍,身為建築職人的我肯定這是全台北最像在京都高檔料亭的感覺,頓時忘了是身處台北,魂遊象外了。
一開場這前菜就令人視覺衝擊甚大,三品項中鴛鴦器皿內藏的是螢光烏賊,貝殼器皿中內置軟絲,而另一旁是煙仔鯱,這麼繁複的說菜倒是費了耐性服務的功夫。煙仔鯱外皮呈黑色是因以稻草燒過,色黑皮焦香而內生軟,下方是高湯佃煮的茄子,搭以極細的蝦夷蔥花帶點辣味,和有野地香氣紫蘇花,最後以海苔提點風情。九州的軟絲似乎不像主角,搶戲的是海帶芽、山葵和秋葵三重奏,尤其秋葵的黏性和軟絲在口中產生咀嚼時的異常趣味性。富山縣的螢光烏賊是常見的,但一入口便覺不太一樣,果然猜中了是經過稻禾煙燻過的,下方鋪墊蒜苔亦是炙燒過的(有點韭菜和蒜苗味),煙燻螢光烏賊和蒜苔的碳烤味相合,而主要沾醬是蘋果泥混合黃芥末和味噌,結論是那烏賊香透了。這前菜未開蓋是視覺美,一開蓋便是味覺美。
櫻花蝦腐皮捲令人驚豔,港式料理的腐皮是厚的,而這是薄如蟬翼且炸後一點都沒油感。一般蝦仁本沒什麼新奇感,而這大把櫻花蝦的香是一絕,另外酥脆感和腐皮炸共同演出。但這創新的腐皮捲可能就如此而已嗎?內捲的還有紫蘇葉辛香味及地瓜葉炸過有海苔味,並加以黑胡椒、馬告、洋蔥提升味覺豐富度,最後在春捲的切斷面上沾上芝蔴,神來一筆的鹽粉是蝦殼烤過磨成粉入鹽而成,美在蝦味十足。
干貝醋凍聽來單純,但調理方式可不止如此。主角干貝不多說反而是配角出色,底部是青花筍和青花菜(近親),上層是煎香的孢子甘藍,一旁襯以文蛤和高湯煮過的甜豆莢,混入的佐醬大軍陣勢龐大,先是南瓜子泥和芝蔴醬,再加入橄欖油和麻油,最後以高知土佐醋凍作收尾,不料又滴上些許芝蔴油,很難想像這麼豐富的佐料混在一起要如何形容?
說是綜合生魚片卻是講究,有九州的金目鯛佐白昆布,特別的是魚片以湯霜法川燙過,故紅色表皮有軟Q度。炙燒過的平鎮魚(鰤魚)和京都金山寺的豆味噌是新滋味令人懷疑個人過去經驗。花蓮手釣軟絲在表皮切割後去除筋膜感入口咀嚼層層散發出甜味。同是花蓮捕撈的胭脂蝦以櫻花葉包覆醃漬是春天的應景好滋味。宮城縣的鮪魚中肚肉吃來比一般的要細緻多了。除了一般的現磨芥末來提味之外,還有菊花醋有新奇感。重點是這綜合生魚片擺盤極美!
九州的石斑魚清湯,石斑魚吃來口感彈牙,但發現味道有所不同,果然是先用清酒蒸煮過產生的香氣,鮮見的日本大葉玉簪一整片包覆了魚塊再鋪上春天的木の芽(山椒)有山野味,下方舖墊一片冬瓜,意外有10%冬瓜茶的古早味。而高湯是由昆布和柴魚熬煮而成的清湯,算是嚐到一道較單純的料理。但海鮮美味和山野地味是對比的激發。
松葉蟹肉蟹膏海膽醬是道有點罪惡感的料理,清蒸的松葉蟹肉,豪邁加入了蟹膏、海膽混和蛋黃醬挺嚇人的,利用新科技用氮氣瓶使濃稠醬汁變稍膨鬆,其中還混入南瓜泥和栗子泥,鋪上兩片金蓮葉稍增酸度,滴上幾許老菜脯油,最後撒上炸過的栗子碎塊。其實這麼多配料裡最後出線的竟是炸栗子碎塊有點鄉間森林味。
橄欖木煙燻愛知縣白甘鯛幽庵燒,有點儀式感,和紙漆器盒子有上蓋,將蓋打開那一剎那白煙飄散,仙境畫面燻木香撲鼻,這是橄欖木煙燻白甘鯛又以幽庵燒的作法呈現。這專有名詞其實是一種特別調理方式,以照燒醬即味醂清酒為基礎再加上柚子醃漬魚身,是江戶時期所發想的料理手法,但在此是用金桔取其酸甜度,所以有點熟悉感。甘鯛(馬頭魚)一般是粉紅色的,白色較罕見,其肉質堅韌之外最後有一絲絲纖維感,但幽庵燒的香氣才是賞味重點。一旁的柿餅還有些事,因其中捲入了柚子醬,符合幽庵燒的應有調性。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是黃澄澄的燈籠果,不過就是番茄、蜜桃和李子混合味的水果罷了,不料卻經過鹽漬產生了台灣古早味鹹酸甜的感覺,這道菜的開幕真是神祕又美極了。
這道楊貴妃鍋是日本總店名菜,從中國唐朝時便傳入日本成為宮庭菜。顧名思義這料理滋味人都熟悉,食材自是高端,以甲魚、魚翅和豬腳皮入菜熬煮八小時,可想而知這湯頭極具膠質而黏唇,搭以蔥薑絲加入清爽感。其中甲魚在日本是皇宮大宴祝壽用才見的料理,平時不多見,其肉質滑溜彈牙異常口感,而豬蹄皮圈濃郁軟糯……最後一口飲盡這富膠質的湯不知是否也是平衡了松葉蟹肉、蟹膏和海膽醬的罪惡感。這料理從聽、看、食都知不是普通食物,可以想像楊貴妃的日常。
以為那鍋是完美Ending,不料後還有壽喜燒這並不常見。使用熊本A5和牛,醬汁高湯先以櫛瓜佃煮過,和牛的壽喜燒不需綴述,其上以北海道赤海膽和西伯利亞魚子醬相搭,奢侈度可見一般,但我所見獨特處是那蛋黃,它不是一般溏心蛋,若是就太漏氣了。其實是用低溫負60度凝固蛋黃所製成的,若說溏心蛋是濃稠流動的,而這冷凍蛋黃半果凍狀,似乎有點分子料理的影子,小角色卻引人注目。
其實食畢極度飽足,料理長提醒必吃的是最後的主食拉麵,拉麵當主食我難以置信。湯頭是最必要的靈魂所在,是用鯛魚魚骨烤過熬製而成,但我所看中的是那極細拉麵,雖有點像台灣麵線,但不軟爛咬勁十足,在台灣吃過較講究名店的拉麵竟沒可得比,是大大意外。
甜點是台北三日月的花水木造型櫻花餡和菓子,花水木和櫻花都是春天應景花木,製作精美不忍心下手破壞畫面,於是我真的沒吃。而我一直觀看年輕料理長余沁儒親自現場板前調製這京都宇治抹茶,深感服務業就是親力親為作到完全到位。
新開幕的AJIMI工序繁複,每個人各司其職工作度極為緊湊,我都不好意思向他們提問題,但總覺得服務得體才是重中之重。完全日本的高端接待。

干貝醋凍。

綜合生魚片。

松葉蟹肉蟹膏海膽醬。

建築師 黃宏輝
畢業於淡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碩士。「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建築師,熱愛「建築旅行」與「品食」而聞名。二〇〇七年出版《極上之味》一書即獲年度美食作家,現為黃宏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設計師,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共二十多次。2018年林口《閱》獲英國I.P.A國際地產大獎亞太區混用建築獎、2021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宿舍》獲法國Novum Design Award建築設計金獎。著有極上之味、極上之宿、極上之湯、極味之選、世界極上之宿、極上京都.御三家、米其林味蕾的極上美食課、走訪市民生活美學空間、造訪國際建築大師創意旅宿、投宿中國精品旅館…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