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並肩的舒適哲學─Minotti 在台灣的生活提案

Share:

Minotti 位於大直的展示空間,彷彿踏 入義大利的美學劇場,傳統與創新在此 對話。每件家具都流露著優雅與工藝的 氣息,讓空間成為經典的日常。現採預 約制。 

上世紀 90 年代,當時的 Minotti 正在尋找能帶領品牌走向國際的合作夥伴,與清歡創辦人張小姐的理念一拍即合:家具不只是陳設,而是能陪伴人多年的生活夥伴。清歡希望透過家具傳達「平凡的幸福」,Minotti 則想讓義式的舒適與工藝走入更多人的家。兩者的價值觀交疊,於是 Minotti 在台灣落地,從展廳裡的一張張沙發與茶几,逐漸延伸到一種更完整的生活體驗。

義大利精神與台灣日常之間

Ray 笑著說「義大利人在家不脫鞋,但台灣人會。」這句話揭開了文化差異背後,Minotti 在台灣展間最細膩的一面。
義式家具強調大尺度的空間感,色彩大膽,像邁阿密的展廳會用飽和的絨布和皮革去呼應當地的陽光與海風;但在台灣,居住空間逐年縮小,更多人需要的是 模塊化、靈活調整的設計。於是,Minotti 開始推出「客餐合一的 Lounge 區」,讓一張沙發同時能應付家人聚會與朋友派對。
這不是妥協,而是一種「設計語彙的翻譯」。布料、皮革、顏色成了與地方文化對話的工具。無論是米蘭的絨布、東京的典雅灰調,還是台灣偏愛的黑、白、灰,Minotti 在地化的不是形式,而是生活的氛圍。

舒適、工藝與細節:三個不變的核心

很多人誤以為「當代設計」等於冷峻線條與極簡造型,但 Minotti 從未放棄對「舒適」的執著。
「好看卻不好坐,這不是我們要的。」Ray 一邊拍著沙發,一邊強調。Minotti 的家具總是特別「重」,來自於結構與用料都極為紮實;弧角削邊、桌面細節甚至為了防止水漬延緩一秒下滑,都經過精算。這些細節或許一眼看不出來,但正是工藝的積累,更是對日常生活舒適度的細緻回應。
五年後,皮革因為日常觸摸而生出光澤;十年後,沙發上的小刮痕,或許來自孩子第一次亂畫。這些痕跡不是瑕疵,而是家具作為「記憶載體」的證明。正如 Ray 所說:「它會變成你的老朋友,像日記一樣,幫你記下生活的片刻。」

客戶故事:從派對到老朋友

一位年輕企業家常常辦派對,卻苦惱朋友總說家裡「有點悶」。原來,他買的大沙發佔滿客廳,壓縮了交流空間。Minotti 為他重新配置,換上模塊化的沙發,讓朋友能自由移動、隨時交談。那場派對之後,屋主終於覺得「家」能真正成為社交舞台。
還有許多客人,因為 Minotti 的細節被打動。有人摸著皮革的紋理,確認工藝的細膩;有人因為一張茶几的弧角,而決定改變整體空間的布局。這些時刻讓 Ray 有種成就感──不是「賣出一件家具」,而是 幫助一個人找到更適合的生活方式。

學設計車身的品牌負責人Ray,談到鍾愛的單品時,眼中都有光。

Marcio Kogan / Studio MK27(BEZP 系列)的沙發用曲線描繪出柔和輪廓,不只是一件家具,更像空間的節奏線條。
開放的設計讓人隨性倚靠,也讓房間多了份自由感。

Coupe 系列出自設計師 Giernpiero Teegieferi,以60、70年代的現代主義為靈感。圓瀾的線條與細膩工藝,讓它吞起來安靜卻有力量,坐上去能同時放鬆身心與視発。

『經典風格 正流行』

Pen tw 2025年9月號  NTD.280

雜誌哪裡買👉誠品書店博客來蔦屋書店

電子雜誌👉Kono博客來hamiZinioHyRead

馬上訂閱

You may also like

Trending

02
The Watches|時代男子的腕時計 Issue 10|當時間再次啟程: 經典複刻錶與 夏日穿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