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設施的藝術生活提案
Tokyo
東京

Twelvebooks 開放存放來自世界 各地珍貴藝術書籍的寬闊倉庫,透 過結合工作空間與藝術、零售共存 的場域,創造出獨特另類的放鬆場 所。
SKWAT 是來自東京的設計事務所DAIKEI MILLS 於2019 年所發 想的行動,旨在將城市中閒置的設施與空間重新改造,賦予其嶄 新的價值與生命。2024 年,SKWAT KAMEARI ART CENTRE (SKAC)正式啟用,坐落於保有傳統下町文化的東京龜有地區, 位在 JR 常磐線高架橋下,將一座失去原有功能的倉庫轉化為充滿 活力的文化據點。空間融合藝術、音樂與咖啡等多元元素,讓藝 術文化自然成為日常,營造出獨特氛圍。未來,SKAC 計畫持續 向高架橋下延伸,拓展更多交流與創意的可能性。
向城市提出的藝術邀約
New York
紐約

車建築外觀以大片玻璃打造,讓 空間更通透。中庭延展出開闊視野, 搭配開放式露台,彷彿邀請城市一起 走進這座藝術場域。
由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操刀的紐約New Museum 擴建館 將於2025 年秋季正確開幕,作為原有建築的水平延伸,館場增設 了藝術家進駐與公共節目展演的空間,並為博物館的文化創新實 驗室New INC 提供專屬場地,成為New Museum 館史上一次極 具轉折意義的變革。全新的空間將帶來更多元、開放的展覽場域, 期望成為促進交流與創意激盪、孕育新文化的搖籃。
當代線條與傳統紋飾的經典融合
Abu Dhabi
阿布達比

館內中央是結合冷卻系統的下沉式 大廳,豆莢狀的展廳懸掛在中央大廳之 上,當陽光灑落高窗,光影自然韻律流 動,呈現薩迪亞特島獨有的暖白色調。
坐落於阿布達比的札耶德國家博物館由Foster + Partners 操刀 建造,不僅是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故國父Sheikh Zayed bin Sul tan Al Nahyan 致敬,更娓娓述說著阿聯酋自古至今的淵源與故 事。其設計將現代建築的簡潔線條和造型與阿拉伯傳統紋飾元素 巧妙融合,在創新的同時也彰顯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打造出一 座蘊含深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標。
當代藝術的新座標・曼谷沉思之旅
Bangkok
曼谷

一樓外觀保留了原始混凝土的 質感,室內則維持原有的工業結構, 以簡潔、樸實的空間象徵藝術旅程 的起點。
由Osathanugrah 家族創立、WHY Architecture 設計的 Dib Ban gkok Museum 於 2025 年盛大開幕,成為曼谷當代藝術的重要據 點。由鋼構倉庫改建而成,Dib Bangkok 是泰國首座以當代藝術 為展覽主軸的美術館,內設11 間展廳、一座中央庭院、戶外雕 塑花園,以及位於頂層的特殊活動空間。「Dib」在泰語中意指原 始、自然與真實的狀態,這一理念也貫穿於建築設計之中,並融 入佛教的啟蒙意象;三層展覽空間如同層層推進的精神旅程,期 望為觀眾營造靜謐的沉思場域,專注於當下對藝術的感知與體 驗。
建築奇蹟・創新科技與舒適的平衡實驗
Bukit Timah
武吉知馬

懸浮於餐廳上方的中空結構,不僅是室內熱調 節系統,更是整體採光的視覺焦點。日光自天窗灑 落,隨著時間流轉,光影在室內變幻流轉,賦予空 間不同韻味。
由新加坡建築事務所 Park + Associates 設計的 QR3D 住宅,是 新加坡首座以 3D 列印技術建成的多樓層建築。建材超過九成源 自 3D 列印,不僅展現了革新的建築技術,也兼顧了宜居性,在 創新與舒適之間取得微妙平衡,成就一座既是展示館、同時也是 家庭居所的建築奇蹟。
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紫金絲帶」
Beijing
北京

以「紫金絲帶」為靈感的空中走廊結合 魚骨式佈局,串聯各設施與空間,增添流動 與通透感。
由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的首都國際會展中心(CIE CC),坐落於北京市順義區,鄰近首都國際機場,並直通地鐵15 號線,是北京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展覽與會議地標。建築總 面積逾61.1 萬平方米,以流線型外觀與「紫金絲帶」般的空中走 廊串聯各設施;除此之外,更融合智慧管理、雨水回收與光伏發 電等技術,榮獲中國綠色建築最高認證,展現永續理念與建築美 學的完美交織。首都國際會展中心為北京注入國際化的氛圍,除 了展現出迎接全球盛會的開放姿態外,也具備永續建築的人文關 懷。